推進營改增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良性循環
發布日期:2017-07-26 00:00:00 閱讀次數:0
從一家年營業收入百萬元級別的小貨運公司,成長為年營業收入過億元的智能物流企業,公司的發展變化堪稱“蝶變”。而按照公司負責人的說法,動力源泉,正是“營改增”。
“有了營改增的預期,企業在購置新車、拓展業務方面更有底氣了。”該負責人稱。幾年來,江蘇明佳購入了多輛新車,并積極進軍“互聯網+”運輸領域,成立了無錫首個以“信用度”為評價標準的智能物流平臺。
事實上,江蘇明佳的轉型升級只是營改增改革“外溢”效應明顯的例證之一。誠如李克強總理在部署全面實施營改增時所強調的那樣,這項改革的意義不止是減稅,更將有力促進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營改增是創新驅動的“信號源”,也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助推器”。
營改增不僅讓企業找到“新蛋糕”,而且消除了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的稅制隔閡
和江情況一樣,常州的公司也是營改增“外溢”效應的受益者。這家從事煤炭設備研發與制造的高科技企業一度生產經營困難。2012年營改增在江蘇試點推行,使企業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時我們關注到大中型煤礦企業的輔助運輸專業化技術服務。營改增后技術服務按照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加上進項稅額的抵扣,使這塊業務成了煤礦配套企業的‘新蛋糕’,而且通過技術服務可以擴大公司研發新產品的進度和強度,從而極大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董事長回憶。
去年5月,營改增在全國全面推開,企業外購的人力成本(工資、“五險一金”等)又可以進項抵扣。常州科研試制中心借此改變原來單一銷售設備的模式,探索在售后服務中提供“一條龍”式專業化服務。據測算,這不僅能夠帶動1000多人就業,更為企業由傳統的制造業向“制造+服務”的全方位轉型提供了機遇。
來自江蘇省的數據顯示,全面實施營改增以來,包括新推開的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四大行業在內的營改增試點納稅人為下游增值稅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抵扣進項稅達390.21億元。
對此,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間接稅主管合伙人胡根榮分析稱,營改增貫通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消除了存在于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稅制隔閡,營造了公平、有效的稅制環境,擴大了行業間貿易往來,激發了經濟活力。
營改增不僅是真金白銀鼓勵干事創業,而且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良性循環
“這是實實在在的減稅大禮包,是真金白銀鼓勵干事創業,讓我們創業更有信心,更有熱情了。”全面營改增實施后開始創業,稅收負擔比不實施營改增要減輕4成之多。
據統計,2017年以來,江蘇省營改增四大行業新增納稅人比2016年底增加近十分之一。全面推開營改增后,進項抵扣范圍進一步擴大,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技術投入和創新轉型步伐,這有力地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
全面營改增后,公司的不動產建設、技術研發和購買生產技術專利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共抵扣增值稅達260萬元,企業將節約的資金用于更新生產設備。
江蘇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省共申報固定資產進項稅金407.7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其中,第三產業申報固定資產進項稅金65.4億元,增長55.5%。
美國彭博社評論稱,中國的營改增不僅在短期內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而且從長期來看,稅制改革對服務業的促進作用將有助于中國經濟保持平衡發展態勢。
“全面推進營改增開辟了‘雙創’更廣闊的空間,營造更加適應中小微企業生長的稅制環境。”有財經媒體如此評論。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分析,推進營改增后企業成本降低,創業創新空間變大,通過創業帶動就業。有了更多就業,老百姓就能有更多收入,從而有利于改善民生。就業擴大,收入增多,社會預期穩定,消費與投資也能跟進。他據此得出結論:推進營改增實現了經濟與社會的良性循環。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m.vugi.cn/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